前 言
近期,由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主编,寇婉琼、张玉芬著的《德化当下的可能Ⅱ》正式出版发行。该书共40篇文章,展现了德化当下43位青年瓷艺家的成长历程、创作理念、作品风格、思想内涵、未来追求等。 为更广泛宣传、展示43位德化青年瓷艺家艺术风采,小编将陆续在本平台发布《德化当下的可能Ⅱ》共计40篇的文章,希望通过他们的引领、示范,让更多青年瓷艺家不忘初心、坚守匠心,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保护和发展德化瓷烧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并冀望德化艺术陶瓷得以进一步走向艺术化、高端化。
陈云贵 安颖——灵魂的探险 思想的飞翔 或许很多人看不懂陈云贵的作品,不明白那美女头上顶一片云是什么意思,也会觉得那些青瓷人物身上都是残缺的泥片。仔细欣赏陈云贵的作品,却会发现其实“很美”,那残缺的泥片看似随意堆贴,却是那么和谐有序,所呈现出来的含义是那么耐人寻味。
“陶瓷作坊出走的孩子
陈云贵是谁? 他1971年1月出生在德化县三班镇,这是德化县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陶瓷重镇。陈云贵自小就浸淫在陶瓷的氛围之中,被陶瓷文化熏染和滋养。他父亲是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木刻专业的毕业生,现在常年在三班镇种田和画画,日子过得惬意而舒适。陈云贵兄弟四人,全部都从事陶瓷行业。 1998年,陈云贵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,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学习,后又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继续深造。长期游学于各地艺术院校和艺术家工作室的陈云贵,逐渐在文化和艺术样式上有了自己独到的创建和心得。▲安颖
“北漂”了一段时间,陈云贵于2005年再次去了景德镇。在那里,他认识了妻子安颖。安颖是个北京姑娘,彼时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陶瓷艺术设计。等到安颖毕业了,两人一起到北京开工作室。他们先后把工作室设在上苑和宋庄,都是艺术家群居的聚落,许多思想的碰撞和探索,让两人的创作更具当代思潮。 就是那段时间,陈云贵推出了仕女和《风马秀》系列青铜作品。《风马秀》作品展现的看似一匹匹疯狂的奔马,但融合了鳄鱼的脖颈、猛狼的腰腹……多种猛兽的胶着,许多动性的集合,其实是炽热的不屈的攻击的疯狂的灵魂。而那正是陈云贵对时代中各种人生色相的冷静洞察与再现!▲《风马秀》系列青铜仕女系列作品在《雕塑》杂志上发表后,陈云贵开始在艺术界声名鹊起。华谊兄弟签约艺术家、电影导演冯小刚、台湾山艺术都收藏了青铜仕女作品。 这两组作品让陈云贵在北京艺术圈,站稳了脚跟。2006年和2008年,陈云贵两次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个人作品展。2009年,作品《个体经营者——卖早点》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,并获得江西美展一等奖。2013年,他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在厦门美术馆举办了一场“德化•当下的可能”双个展,不一样的德化瓷碰撞,演绎出陶瓷艺术发展在当下一种新的可能性。2016年,“未遂——陈云贵当代雕塑艺术展”在福建省美术馆举行,呈现了他一路走来的历程。此外,他还参加过超导国际当代陶瓷邀请展、法国秋季艺术沙龙提名展等。
▲
《青铜仕女》系列曾经,陈云贵四处漂泊,不在乎方向,不是寻找舞台,而是寻找观察的角度。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用德化白瓷材质创作,他永远觉得瓷土最亲切。最后,终于在2014年,他还巢了,回到了家乡德化。
“云一样的艺术语言
许多人看陈云贵的作品,第一眼可能会觉得“这是什么”“真丑”,再一眼却会觉得“很美”。确实,细细欣赏,就能够发现,虽然陈云贵陶瓷雕塑作品中的人物简直都“破相”了,但是每一个人物的神情、体态却令人感觉非常的自然舒服,品味下去真的很美。 《青瓷仕女》系列作品,施青釉,人物五官几乎都是模糊的,面目待考。其衣裙也不如德化传统陶瓷雕塑那般精雕细刻,而是一块块残缺泥片的堆贴,似乎是粗糙的混乱的随意的。可这样的作品再看,却能感受到人物的体态、神情与韵味,还避免了模式化的危险,尽显天真自然之趣。▲《青瓷仕女》系列一般情况下,作品中的线条和块面,出现了大量的垂、堆、折、裂、弯等状况,是传统匠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。传统意义上,那是做坏了的“次品”和“残品”。可是陈云贵却运用得乐此不疲。 他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作品《戏剧人生》再次印证了这一点。作品表现的是“国粹”京剧中老生、文生、武生三种角色,德化白瓷为胎,施青釉,弱化五官特征和面部表情,呈现泥片衣纹服饰,强化动作幅度。整组作品形态不同,意在表现人类族群共性的特征,是人类不同的生存状态。
▲《多彩·戏剧人生》“我之所以选择用抽象之块、面、线自由流动组合,是因为要突破写实具象之美。”问及缘由,陈云贵给出这样的解释。他的线条不是规范动作下的工匠造型,而是自然流动的线条带动块面,再带动整个自然而然的生命形体,和自由自在的生命行程。 他的《迷香》系列,有唐俑风韵的仕女,宽袖大袍,身体前倾弯曲,颈部紧缩,头顶一朵云,抚胸仰望远方。这组作品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怪异,无法揣测陈云贵到底要表达什么。
▲《迷香》系列陈云贵淡淡地说,每个人都头顶一片天空,这天空形态不同、阴晴不同、气息不同,是梦想也可能是压力,是期盼也可能是困顿,还可能是迷茫、焦灼、平静、喜悦,每一朵云不一样,每一份情感也不一样。 由此,终于明白,陈云贵已不再满足于娴熟的手艺,而是自觉地寻求对当代人灵魂的探险,致力于艺术语言的创造。他“熟到不露痕迹”的自然手法形成了“极丑”与“极美”无可分辨的奇异幻境,给人带来巨大魔力。许多人看一眼他的作品,就再也忘不了。
“创作是随心处置的自由“一片民国的衣衫,化作清清的风,在盘旋岁月,在拂拭寒窗,在呼啸古今……”走近《见贤思齐·民国人物》系列,这段文字介绍映入眼帘,颇有几分诗意。 陈云贵对中华民族、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有着极深厚的情感。他说,“我怀着敬意创作了这些作品,呼吁人们向这些大师学习,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。”▲《康有为》《见贤思齐》系列白瓷作品,是近代及民国时期十多位人物塑像,包括陈寅恪、胡适、康有为、梁启超、齐白石、王国维、鲁迅、张爱玲等。陈云贵用泥片成型的写意手法表现人物的衣服及身体动态。 看似寥寥数笔随意的堆贴,却将人物最典型的特征给刻画了出来,让观者一下子就能辨认出这是谁,生发趣味的同时不由得佩服陈云贵对人物精髓有着最深切的把握。
▲《张爱玲》“雕塑要学会消解个性,呈现共性的东西,传递东方艺术之美。”陈云贵说,脸部不是雕塑的第一表情,要抓最具标志性的元素,比如闻一多的大烟斗、孙中山的服饰,鲁迅的发型胡子,还有张爱玲那傲娇的姿态。 目前,陈云贵把主要精力放在“高士”系列作品创作上,这也是其未来创作的方向。在他看来,好的作品要有超前性。高士们追求乌托邦,尽管不太现实,但品质高贵,有更深层次的灵魂追求。
▲《弘一》而安颖追随陈云贵到德化定居之后,一直当着陈云贵最得力的助手,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创作上的。与此同时,安颖也一直没有放弃创作,她喜欢小动物,刺猬、青蛙、蜗牛、蛾儿、蝉……都是安颖信手拈来的创作对象。 每一个小东西都让安颖找到最美的一面。她再现的蝉,施了蓝釉,透明的翅膀,精灵一般的神秘与浪漫,呈现了蝉羽化为蝶刹那间的美。她创作的寄居蟹,手工捏塑巧妙精致,再用一个残破的瓷碗作为寄居的壳,寓意了有趣却深刻的内涵。
▲安颖《蝉》安颖的作品或许都很小,小件,小众,小我,却分明最无所羁绊,最自由飞翔。她这样去做雕塑,是寻找一种境界,表达一个知性女子的情趣以及对生命情感的美妙体验,让人身心愉悦。 文艺理论家孙绍振说陈云贵是在做“灵魂的探险”,在他的作品中“何处妥协于传统,何处桀骜于现代”,是一种随心处置的自由。 事实如此。 陈云贵和安颖,他们活在艺术的世界,发出自己的语言,触碰人们的灵魂,放飞自我的思想……
“安颖作品展示“陈云贵作品展示
/// 来源 |《德化当下的可能Ⅱ》 编著 | 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| 寇婉琼 张玉芬
作者: admin
source:
评论